劳务外包中,麦克劳务外包发包方只需关注承包人交付的工作成果,至于承包人如何完成工作,发包人无需担心。因此,从管理的便利性和效率性看,劳务外包优于劳务派遣。 二、国企中普遍存在劳务外包的原因 1. 编制限制 这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国企往往受到严格的编制限制,但它们所承担的业务规模却日益扩大,这限制了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灵活招聘员工的能力。比如,目前形势下可能校招生身份是获得国企合同正式编制的最主要渠道。 劳务外包作为一种灵活的用工方式,可以帮助企业绕过这些限制。国企通过劳务外包,既不占用编制,又可以带来劳动力,甚至都是社会招聘的人才,直接上手就能用。 2. 工资总额限制 国企每年都会设定一定的工资总额预算,如若在年度中期得到上级领导机构核准,允许额外添加十名新员工作为编制内成员,尽管整体员工数量增加十人,但全年工资预算仍保持原定预算不变。 所以,外包的优势就体现得淋漓尽致。外包工人并不会占用企业本已紧张的编制,同时,他们获得的报酬亦不受工资总额的限制。 这点阿秦深有体会。从做各种校企合作、人事培训等各种方案来看,首先需要看预算是否超标,而且这个“标”往往不会很高。 一方面预算只能少,但是要求的效果又要大,所以在国企中做方案的同事就很头大了,这就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3. 降低成本 劳务外包最直接的优势是降低成本。用工企业不需要为外包员工支付社会保险、福利等额外费用,这些通常由外包公司承担。此外,企业也无需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招聘、培训和管理这些员工。 在面对市场竞争时,国企需要不断优化成本结构,提升运营效率。劳务外包正是其想到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劳务外包,可以省去繁琐的招聘流程,降低招聘成本。同时劳务外包机构通常会承担培训部分成本,确保员工能够迅速胜任工作。 4. 提高灵活性 劳务外包提高了企业的运营灵活性。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快速调整人力资源的配置,无需担心长期的人力成本负担,特别是在前几年经济缓慢“增长”阶段,企业的生存都面临巨大危机情形下,外包用得如火如荼。 而且,国企往往拥有庞大的组织结构,劳务外包可以帮助企业将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而非核心业务则通过外包来完成。同时,外包机构会负责员工的日常管理和考核,进一步减轻国企的管理负担。 5. 专业技能的获取 优质的外包单位通常拥有特定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企业通过外包可以快速获得这些专业服务,而无需自行培养或招聘具有这些技能的员工。 这种针对高技术人才,而且往往是兼职型的高技能人才。在需要研发类岗位中,外包用得越来越广泛。 6. 法律风险分散 劳务外包风险相对简单,主要涉及发包单位和承包单位两方关系,可以将部分业务风险转移给外包单位,特别是在劳动法律风险、工伤事故等方面,企业可以减少直接责任。 因此,国企在选择用工方式时,更倾向于选择法律关系较为清晰的劳务外包形式,以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 三、劳动者在外包中如何尽可能规避风险? 1. 确认外包公司的合法性和资质 查询资质:劳动者应要求外包公司出示相关的营业执照、劳务派遣或外包经营许可证等资质证明,确保公司具备合法经营的资格。 信誉调查:通过互联网、行业协会等渠道了解外包公司的信誉和口碑,避免与信誉不佳或存在不良记录的公司合作。 2. 签订正式合同并明确条款 签订书面合同:劳动者应确保与外包公司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详细阅读合同内容:特别注意合同中的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避免模糊条款:对于合同中的模糊条款或不明确之处,应及时向外包公司提出并要求明确或修改。 3. 关注劳动权益保护 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确认外包公司是否为自己缴纳社会保险,并了解相关的福利待遇是否齐全。 劳动保护:在工作中应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自身安全。同时,对于外包公司未提供必要劳动保护措施的情况,应及时提出并要求改善。 4. 保持与用工单位的沟通 了解工作内容:虽然与用工单位无直接劳动关系,但劳动者应了解自己在用工单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要求,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及时反馈问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应及时与用工单位沟通并寻求解决方案。同时,对于用工单位的不合理要求或侵权行为,也应勇于提出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 增强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学习法律知识:劳动者应主动学习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寻求法律援助:当遇到劳动纠纷或侵权行为时,应及时寻求法律援助或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和建议。 6. 关注行业动态和政策变化 了解行业趋势:关注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