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劳务派遣公司 - 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天津劳务派遣公司

当前位置: 天津劳务派遣公司 > 劳务派遣 > 文章页

毕业论文劳动派遣

时间:2024-11-10 04:35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89 次
毕业论文劳动派遣

我国劳务派遣用工模式与传统模式比较分析

***

( **************************) 

China's labor dispatch model comparative analysis

***

(*******************************************)

作者简介: ***(1991 - ),麦克技术服务女,山东*************学院学生, 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 *************************  邮编:250300

电子信箱:*************@qq.com    联系电话: *********

我国劳务派遣用工模式与传统模式比较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度推进,劳动力市场主体地位的不断强化,企业开始自主决定就业形式和用工模式。劳务派遣制以其降低企业人力成本、用工机制灵活、扩大就业等优势,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传统用工模式相比,优势很明显。劳务派遣作为灵活用工模式的典型代表,,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它在发挥自身诸多优势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一系列传统用工模式下所不曾遇到的新问题,对派遣员工的管理也成为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通过对劳务派遣用工模式与传统模式进行比较研究,试图针对企业劳务用工问题为用工企业提供相应策略,解决企业与用工模式的搭配问题,帮助企业更好的运用劳务派遣。

【关键词】劳务派遣;用工模式;问题;策略

[ Abstrac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market economy and the employment system reform and to promote the depth, the labour market main body status of ceaseless aggrandizement, enterprises begin to decide the form of employment and employment patterns. Labor dispatch system to reduce the labor cost, flexible employment mechanism, expanding employment and other advantages,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and the traditional employment pattern compared, advantage is very obvious. Dispatch 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flexible employment forms,, has been adopted by more and more enterprises. It is in the play to their own advantages at the same time, but also for enterprises to bring a series of traditional employment forms have not been encountered new problems, for the dispatched staff management also becomes the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face a difficult problem. Based on the employment of labor services dispatching mode and traditional mode to undertake comparative study, aiming at enterprise labor problem for the enterprise to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solve enterprise and employment patterns matching problems, help enterprises to better use of labor dispatch.

[ Key words ] labor dispatch labor mode; problem; strategy;

目录

一引言- 5 -

二劳务派遣用工与传统模式比较研究现状- 6 -

1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出现。- 6 -

2 传统模式的发展问题- 6 -

三用工模式比较分析- 7 -

1劳务派遣的定义- 7 -

2用工模式的十种形式- 7 -

3劳务派遣用工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 8 -

4与传统模式的显性条件比较- 9 -

四目前劳务派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9 -

1用人单位存在的问题- 9 -

2 派遣机构存在的问题- 10 -

3派遣员工存在的问题- 10 -

4在软实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0 -

(1)宣传力度薄弱。 - 10 -

(2)观念保守陈旧。 - 10 -

(3)制度政策滞后。  - 10 -

(4)部门配合不力。 - 10 -

七、大力发展劳务派遣事业的有关建议- 11 -

1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扩大劳务派遣的发展空间- 11 -

2劳动者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 11 -

3用工单位要有负责精神- 11 -

总结- 12 -

【参考文献】- 12 -

致谢- 13 -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以及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度推进,我国劳动力市场主体的自主地位日益确立,劳务派遣作为灵活的用工形式的代表,已被越来越多的组织所采用。《劳动合同法》的实施 ,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劳务派遣法律缺位的状况,大量企业开始使用劳务派遣。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对劳务派遣的概念、类型、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然后以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模式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从整体上了解企业的劳务用工现状,发现不同模式下的派遣员工的出境是不同的。运用理论推理方法对企业劳务用工问题的影响因素做了深入分析,认为企业的劳务用工问题与政府行为、企业选择的用工模式、派遣机构特点及派遣员工的特点存在密切联系,同时,派遣员工的内心情感又与其在用工企业的处境存在显著地关系。

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新渠道和一种新型的用工模式,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均已普遍使用。雇佣模式是企业在人力资源招聘、使用以及激励和淘汰等诸多方面的综合性制度安排,清晰地界定了企业里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劳动关系。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得到重视,与雇佣模式有关的问题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以及实业界的关注。一般来说,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往往通过企业的雇佣模式体现出来,不同的雇佣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具体实践上也会有非常大的差异。。在这种新的雇佣形式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对上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企业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派遣形式,并与政府、派遣机构和派遣员工处理好关系,以及改变企业对派遣员工的管理方式等策略及建议。

最后,针对不同企业选择不同的用工模式,设计不同的激励方案,以激发员工提高工作绩效,最大限度的发挥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优势。

二劳务派遣用工与传统模式比较研究现状

1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出现。

现状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间的竞争由自然资源、资本和产品技术的竞争逐步演变为对人才的竞争。人才作为企业不可缺少的资源,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人力资源活动作为企业运作中重要的一环,也需要从战略层次上考虑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规划,以及如何灵活的调整企业劳动力结构,以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因此,人力资源活动也开始回归战略核心,将非核心职能的事务性工作大量外包,这就催生了庞大的人力资源外包市场。在人力资源外包市场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契合企业对人才的弹性需求的特殊形式的外包服务—人力资源派遣。对劳动者来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工作由传统的包分配变为自由择业,同时伴随着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多渠道、多类型就业成为社会共识,这也为人力资源与传统的人才配置方式相比,人力资源派遣是一种全新的人才资源市场配置方式,其最显著特征就是劳动力的雇用和使用分离,对于满足用工单位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用工需求有着极大的优越性。

2 传统模式的发展问题

近年来,在政府劳动保障部门的支持和直接参与下,被派遣劳动者的数量急剧上升。如今,这种新的用人模式己经亮相于国内各地,出现了很多专门做派遣业务的公司, 建立了高级人才库,被派遣劳动者的层次也从原来的低学历、体力劳动工人逐步发展到高学历,脑力劳动工作者,派遣用工形式在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市场得到发展。人力资源派遣的出现将传统的两方劳动关系转化为三方,劳动关系变得复杂化,被派遣劳动者在雇佣时面对的是派遣单位,在工作中却要服从用工单位(指接受以人力资源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以下同),这种双重管理模式导致被派遣劳动者处于劣势地位。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其中对人力资源派遣专章作了规定(法律中使用的称谓是劳务派遣),这标志着人力资源派遣这种新型的用工模式得到了我国法律的认可,取得了合法地位,并明确了人力资源派遣三方的权、责、利,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人力资源派遣制度。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大量资质不好的小中介、小公司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这是一次派遣行业的重新洗牌,同时也是一次行业大发展的良机。在看到行业发展希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人力资源派遣行业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从劳动者的角度讲,人力资源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模式,还没有被广泛的认识和接受;从派遣单位的角度讲,绝大多数的单位以中介式的服务模式进行管理,没有将被派遣劳动者视为自己真正的员工;从用工单位的角度讲,也往往将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员工实行差别对待,甚至歧视,这更增加了被派遣劳动者的不安全感。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这种错误的行为方式,导致了劳动者对派遣用工形式的质疑,已经成为人力资源派遣发展的瓶颈。  

三用工模式比较分析

1劳务派遣的定义

劳务派遣(Service Dispatching)又称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劳动派遣,劳动力租赁,是指由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工订立劳动合同,由派遣劳工向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给付劳务,劳动合同关系关系存在于劳务派遣机构与派遣员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之间。

2用工模式的十种形式

(1)完全派遣:由派遣公司承担一整套员工派遣服务工作,包括人才招募,人员招聘,选拔,招聘,绩效,报酬和福利,安全和健康

(2)转移派遣:由劳务派遣需要的企业自行招募选拔培训人员,再由派遣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由派遣公司负责员工的报酬,福利绩效评估,处理劳动纠纷的职务。

(3)减员派遣:是指企业自行招募或者以雇佣的员工,将其雇主身份转移至派遣公司,企业支付派遣公司员工派遣费用,由派遣公司代付所有的可能发生的费用,包括工资,资金福利,各类社保基金以及承担所有雇主应承担的设备和法律责任。其目的是减少企业固定员工,增强企业面对风险时候的组织应变力和人力资源的弹性。

(4)试用派遣:用人单位在试用期间将新员工转至派遣公司然后以派遣形式试用,其目的是使用人单位在准确选才方面更具保障,免去了由于选拔和测试时产生的误差风险,有效降低了人事成本。

(5)短期派遣:用人单位与劳务派遣机构共同约定一个时间段来聘用和落实被派遣的人员。

(6)项目派遣:企事业单位为了一个生产或科研项目而聘用相关专业技术人才。

(7)晚间派遣:用人单位利用晚上特定时间获得急需的人才。

(8)钟点派遣:以每小时为基本计价单位派遣特种人员。

(9)双休日派遣;以周六周日为基本计价单位派遣人员。

(10)集体派遣:国有企事业单位通过劳务派遣机构把闲置的人员,部分或整体派给第三方。

3劳务派遣用工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比较 

劳务派遣模式存在的优势:

(1)用工招聘成本为零。用工单位何时需用人,需用何种类型人才,只要找到派遣机构,既可得到派遣机构提供的即时、高效的服务,又可节约成本。

(2)用工风险责任减少。派遣员工统一与派遣机构签订劳动合同,这就使用工单位可最大限度地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高压制度下解放出来,减少或合法规避巨大的用工风险。 

(3)用工灵活程度增加。派遣员工无论到哪工作,劳动关系都在派遣机构,用工单位可依法依规根据需要即时补充或裁减人员,不必担心人员的“出口”问题。

(4)劳动者就业领域拓宽。派遣机构通过与相当部分规模大、效益好、信誉度高的用工单位建立稳固的劳务派遣业务关系,派遣员工作为派遣机构的一员可因此比其他劳动者有了更多选择就业的机会。 

(5)劳资关系进一步融洽。派遣员工一方面与派遣机构建立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另一方面可随时向派遣机构反映其对新岗位、新工作的建议和意见,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进行及时的沟通和衔接,可有效融洽劳资关系。

4与传统模式的显性条件比较

(1)工资成本:在同一岗位既有用工单位员工亦有人力资源派遣服务机构的员工时,为了防止出现两方员工的攀比和心态,我们建议工资成本理应实现对等,并严格执行劳动法及当地规定的工资条例,并参照行业标准及SA8000的要求制定工资标准,规避劳动纠纷,符合客商要求。

(2)人事与行政管理成本:招聘、培训、管理人员成本、办公成本方面将综合体现人力资源派遣服务机构的专业、细分和规模成本优势。

(3)法定福利成本:政府法律、法规强制性的福利必须遵守,社会保险的五大险种——养老险、失业险、工伤险、计划生育险、医疗险的险种,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将因劳动关系的转移发生相应的成本变化。

(4)待岗成本:用工单位会因市场的需求而存在淡旺季,在旺季的期必然存在员工的储备期,尤其是技术性的人力,而在淡季时,人力的裁减分流亦存在待岗成本,人力资源派遣服务机构由于其与派遣人力的雇佣关系并不以单一的用工单位的工作任务是否完成为前提,故该项成本可忽略不计。

四目前劳务派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用人单位存在的问题 

(1)劳务派遣的核心是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所以有的用人单位为了转嫁管理成本和用工成本,规避或避免劳动合同法的约束,把传统用工的老职工变成劳务派遣工。另有一些用人单位则是表面上不对所有员工做任何改变,暗地里让分公司进行暗箱操作,将所有员工转成劳务派遣工,逃避监察。 

(2)因为有规定说,用人单位可以不用经济补偿金将派遣工辞退。这样就给用人单位钻空子,产生恶意辞退派遣工的行为。用人单位在大量需求用工的时候就大量接受派遣工,当淡季时就无理由,撕毁合同将派遣工辞退。这样的话,派遣工赢得的经济补偿金也被用人单位给免了。 

(3)用人单位对待派遣员工和正式员工的待遇不同,导致派遣员工工作情绪不稳定,对企业没有归属感,工作效率下降等。

(4) 出现劳务纠纷时,责任划分不清。典型问题集中在劳务工的社会保险上。但事实上,由于派遣公司没有及时为劳动者购买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导致劳务工得不到及时的补偿,企业最终须承担连带责任,这就造成了企业用工风险及用工成本的增加。目前出现的结果是企业花了钱,而结果还是逃脱不了责任,所花的成本与精力更大。

(5)工资支付不及时、不透明,报酬不公平。由于企业使用劳务派遣用工的兴起,劳务公司招聘的劳务工人数骤增,劳务公司的管理模式相对落后,跟不上发展的步伐。经常会出现延迟发放工资或是不按固定日期放工资等现象。更有甚者,有一些劳务派遣公司,混淆劳务费与劳动报酬的概念,没有把劳务工的工资落实到实处。

2 派遣机构存在的问题 

(1)首先,派遣机构的派遣行为不规范,《劳动合同法》中专门对劳务派遣做了规定,但是在实际运作中依然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2)其次,派遣机构的准入门槛低。《劳动合同法》中没有对派遣机构过多的要求,只要是注册资本高于五十万元,就都可以成立派遣机构。有的派遣机构为了招揽用人单位,大大降低管理费。

3派遣员工存在的问题

当派遣行为不规范时,侵犯的是派遣员工的利益。用人单位可以节约人力资源管理成本,还可以节省许多精力和时间,派遣机构可以揽到业务,获得管理收入,两者是互惠互利。  

但是派遣机构通过采取克扣工资和社会保险费、区别对待传统用工和派遣工、回避职务晋升和推诿责任等方式来侵犯派遣员工的利益。

4在软实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薄弱。由于派遣机构本身财力的限制,不可能投入大量费用进行宣传,又由于各机构各自为政,在宣传上不能形成规模效应。 

(2)观念保守陈旧。我市劳务派遣工作的开展已有时日,有些地区至今仍是一片空白,这就与一些人奉行保守陈旧的思想观念有着很大的关系;当然,劳务派遣作为一项新生事物,还存在一个观念逐步深入人心的问题,大多数用工单位没有接受它,有关行业和部门也还没有接纳它的思想准备。

(3)制度政策滞后。俗话说,行有行规。门有门道,劳务派遣亦不例外。时至今日,我省虽有地方性法规,但行业协会仍未成立起来,严重损害了用工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4)部门配合不力。发展劳务派遣所涉及的劳动保障、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甚至作为有关主管部门的内部各机构,由于对劳务派遣业务及其重要作用了解不深、理解不够,协调联动配合机制尚未形成。

七、大力发展劳务派遣事业的有关建议

大力发展劳务派遣事业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因此社会各界包括派遣机构本身对劳务派遣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倾注更多的热情,广泛运用科学发展观,从而积极推进这项事业的发展。

1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扩大劳务派遣的发展空间

(1)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发展劳务派遣作为一项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作为一项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明确目标,找准方向,切实抓出成效来。

(2)要加大宣传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宣传渠道大力宣传劳务派遣的作法和优势,让有关政策措施深入人心。

(3)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1.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劳务派遣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强法律监管,使劳务派遣沿着合法、规范、有序的轨迹发展。虽然((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以及刚刚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对用人制度都有一些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后两个法律法规对劳务派遣也做出了专门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过于笼统和原则,缺乏可操作性,不能够适应抑制现阶段劳务派遣极速膨胀的要求。 

(4)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工作,尽快建立联动机制,为派遣机构创造出和谐顺畅的内外工作环境。

2劳动者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

(1)劳动者要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克服求稳怕变的想法,克服等靠心理,自觉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完善自我。劳动者成为派遣机构的一员,他(她)既可以选择相对的稳定,也可以选择不断的尝试,而在其既得利益不受损害甚至于所获待遇更高的前提下,其合法权益可得到更有效的保障。劳动者需要做的,只是努力工作,不断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2)劳务派遣是一项阳光产业,它的发展和壮大,必将使用工单位、劳动者、派遣机构实现“三赢”的局面,必将为促进劳动者和用工单位之间的有机结合、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维护劳动者和用工单位的合法权益,给予它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劳务派遣这一灵活便捷、实用多赢的用工模式必定蕴育着强大的生命力,前景一片光明。

3用工单位要有负责精神

(1)应当尽量保持正式和派遣员工的公平性,协调二者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冲突,从而保证组织的氛围的和谐性程度,整体性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广泛的组织内部员工的学习和经验交流。

(2)派遣用工渗入模式是一个过程,通过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地绩效表现,派遣员工可以获得接近于正是雇佣的连续派遣,甚至获得正式员工的组织身份,用工单位要完善制度,给这些优秀的员工一个机会。 

(3)签订劳务派遣工集体合同。劳务派遣工集体合同明确了劳资关系,解决劳务派遣工的权益由谁代表、如何保障等热点和难点问题,就规范劳务派遣工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同工同酬、社会保险、参加工会以及用人、用工单位对保障劳务派遣工权益的连带责任等问题展开集体协商。

总结

劳务派遣制度是对传统用工模式的突破,它的发展充分说明了其存在的必要性,对劳动者而言,有利于灵活就业;对用工单位而言,有利于在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同时满足企业内部对于劳动力的需求;对社会而言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同样,劳务派遣制度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相当的优越性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在中国已经踏出并完成了劳务派遣立法这一历史性创举的今天,更应当进一步完善劳务派遣制度相关立法规范劳务派遣市场,构建劳资关系和谐发展的明天。本文对传统模式与劳务派遣用工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充分凸显出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推动作用,再给企业带来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风险,本文对其将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建议,以便于当企业遇到问题时,可以作为参考。

【参考文献】

[1]  唐鑛,徐莹 ,《基于典型案例分析的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研究》 「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2010.12 第24卷第6期 

[2] 苏全勇 ,《劳务派遣用工模式问题及对策探 》 山西财经大学2009.  

[3]  王琳《试论利益平衡理念下的劳动派遣制度》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2010.3

[4]  时博,《派遣用工的战略选择、制度构型和资源整合研究—基于权变观视角》南开大学研究生院  「D」 2009.5月 

[5]  沈石怡 《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对事业单位劳务工群体影响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D」 2010.10月 

[6] 肖霄《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 西南政法大学「D」2009.月

[7]  张晓波《北京市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模式研究 》 「D」2010.04.30

[8]  周长征《劳务派遣的超常发展与法律再规制》南京大学 「J」2012.05期

[9]  《当前我国劳务派遣用工现状调查》 全总劳务派遣课题组 「J」2012.05期

[10]  陈敕赫《劳务派遣新规,是“福音”还是“倒退”》《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J」 2012.05期

[11]  肖霄《我国劳务派遣中劳动者同工同酬权益保障问题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08.12

[12]  王霞《派遣制用工管理的关键问题与对策案例研究》北京邮电大学    2012.04期

[13]  赵靖寅《浅析中国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制度》社科纵横 J 2012.01期.

[14]  吕引琴《企业劳务派遣人员管理方法探讨》人力资源管理 J  2012.01期

[15]  史新《劳务派遣中雇主责任分配研究》苏州大学 D  2011

[16]  顾晶《我国劳务派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上海交通大学  D 2011.04.30

[17]  王伟《我国人力资源派遣现状与发展研究》山东大学 企业管理2009.03.05

【致谢】

在即将结束大学阶段的学习之际,我不禁回首于自己在过去十多年中的求学历程,自觉并欣慰于不断的转变和成长,但更加感激于曾几何时在仿徨、失落和骄躁之际,给予我鼓励、支持和劝慰的人们。你们的宽容与厚爱使我在天道酬勤的人生态度下,能够路过坎坷、前行至今.在 **************,我首先要感谢我的***教授.*老师严谨的治学理念和豁达的人生态度,一直以来都在引领着我不断克服学术和成长路径上的羁绊,提升着我在做人、做事和做学问中的思想境界和价值标尺. 对于一名求学者而言,*老师朴素的学风和殷切的教导,使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在毕业论文的写作即将完成之际,我由衷地感动于*老师从论文方向的选择、案例信息的搜集,以及研究规范的把握等方面,为我的规划、着想和投入. 给予了我非常宝贵的指点和建议,您细致入徽的关怀和引导,将为我一生所珍重!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亲、母亲!父亲,您将是我一生所敬仰的榜样,您对家庭和工作的责任心,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将是我永远追寻的方向 ,母亲,您赋予了我生命,更赋我勤、善良和认真的品格;无论何时何地,来自于母爱的光辉都将照亮我的前行之路!父亲、母亲,深深地向你们二老鞠躬!

(责任编辑:)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