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玥 方世南 金 铭 在企业文化中充分体现党建文化的核心内容和要求,麦克劳务外包能够确保企业文化与党建文化在精神实质上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党建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衔接相统一,并与企业经营实践相结合,能够形成企业中党的建设、文化建设共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态势,真正发挥精神文化对促进企业中心工作的应有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企业党建工作,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此,要把握好党建科学化和人文化、党建文化和企业文化、党建数量和质量、党建民主化和法治化、党建主体性和社会化等多方面辩证关系,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制胜优势。 深刻把握企业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和人文化的辩证关系 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认识,是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关键。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到党的二十大“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党对党的建设规律性认识逐步深化。但是,在党建工作中,也有人错误地理解党建科学化,仅仅局限于引入国际标准,建立一套党建工作管理体系,将党建工作工具化、流程化、功利化和形式化。党建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要始终围绕着人来展开,它是一项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工作,不是仅靠指标量化、末位淘汰、查看台账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大力倡导人文精神,使党建工作具有更多人情味和人性化色彩。也就是说,党建工作既要倡导科学精神、运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又要充分注重人的价值和意义、协调人际关系和谐发展,是科学化和人文化的有机统一。科学化使人能够正确地做事,人文化则使人能够做正确的事。在企业内部培育浓郁的人文氛围,使企业之间、党组织和员工之间、党员和群众之间多一些温馨,少一些冷漠,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阂,多一些合作,少一些疏离,有助于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在注重制度建设、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等方面规范性和有效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党员群众的情感需求、价值认同以及文化氛围。例如,在制定党建制度和工作流程时,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使其更加贴近党员和员工的实际诉求;在党建活动中,注重党员和员工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使其更加深入人心;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强调党建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和人文精神,使其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等。 深刻把握党建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辩证关系 党建文化是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为主要内容,以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灵魂,以党的创新理论和实践为动力,以党的制度和制度执行为保障,以党的事业发展和党员队伍建设为根本目的的文化。它体现了党组织在企业中的领导作用,强调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旨在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倡导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被企业全体员工所认同、接受并遵循的价值观、信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企业制度、组织机构和行为方式等的总和。通过凝练企业文化,能够帮助员工明确工作目标和意义,从而积极进取、努力工作。尽管党建文化和企业文化在内容上有所不同,但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为企业和员工提供精神引领和行动指南。在企业文化中充分体现党建文化的核心内容和要求,能够确保企业文化与党建文化在精神实质上保持高度一致。同时,党建文化和企业文化相衔接相统一,并与企业经营实践相结合,能够形成企业中党的建设、文化建设共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态势,真正发挥精神文化对促进企业中心工作的应有作用。苏州轨道交通集团在党的建设中倾力打造“党建弘道”品牌,将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指出“道”既是党所要追求的理想、信念和真理,又突出了轨道交通的行业特征和经营业务,同时还展现出了“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企业文化和精神风貌,有力地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塑造了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深刻把握企业党建工作的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 党建工作不仅仅是关于党建工作活动的次数和党员发展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关于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从数量上看,党员数量是党建工作开展的基础。党员数量的增加意味着党组织的力量增强,党的影响力的扩大。企业需要积极培养和发展党员,确保党组织有足够的后备力量,将党组织建设成为企业内部坚强的战斗堡垒。然而,党建工作的效果并不能只依靠党员活动数量或是台账来衡量,单纯追求党员数量的增加也不足以保证党建工作的质量。没有质量的保障护航,再多的数量都将成为空话。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重大科学命题。加强党的建设质量管理,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以党章和党规为根本遵循、坚持人民导向、坚持党的建设质量管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等原则,以党的建设质量管理规范为基础,牢固确立质量强党理念,科学合理地设定党的建设预期目标,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构建以人民为导向的党的建设质量问题发现、规范控制和品质改进的机制。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确保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注重党建工作的实际效果,加强党建工作的效果反馈。 深刻把握企业党建工作的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辩证关系 民主化和法治化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原则,也是党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向。民主化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企业党建应注重广泛听取党员和职工的意见建议,通过各种形式的民主讨论和表决,推动决策民主化,确保党建工作符合广大党员和职工的利益和意愿。尊重和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鼓励党员参与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促进党内管理民主化,增强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规范党内选举、任免、换届等程序,增强党内民主监督和执纪问责的力度。倡导企业内部民主、平等、公正的文化氛围,鼓励员工自由表达意见,尊重多样化的声音和观点,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发展。法治化是党建工作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强企业党建的法治化,构建法治型党组织,有助于在法治框架内明确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功能,界定企业党组织的权力界限,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推动企业党建质量有效提升;加强企业党建的法治化还有助于将法治作为新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自觉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和严格规范权力运行,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民主化为法治化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参与力量,促进法治建设的深入发展;法治化则为民主化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制度保障和规范基础,确保民主化地有序进行。 深刻把握企业党建工作的主体性和社会化的辩证关系 党建工作的主体性和社会化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共同推动企业党建工作的全面发展。企业党建工作的主体性在于企业内部各级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通过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的带头示范以及员工的主动参与,来推动本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管理和监督。社会化则是指党建工作要面向社会各界开放,吸纳和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为企业党建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包括与其他企业、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党建工作;通过开展公益活动、社会责任项目等方式,增强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等手段,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和互动,扩大党建工作的影响范围等。可见,主体性强调党建工作中党的领导地位以及在社会化过程中的核心引领作用,社会化则为党的观念、精神和理论的传播提供了场域,同时也有利于把外部对党建有益的思想观念融入党的建设,获取企业党建工作持续向好的源头活水。举例来说,苏州轨道交通集团的“党建弘道”品牌就是通过推动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社会文化融合发展,将优质服务作为党建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如在乘车站点设立文明服务台,设置志愿服务队伍,推出便民宝箱、医疗救助、爱心预约、城市导向等便民举措,与地铁、铁路联动,发展“服务共同体”,便利人们的日常生活。又如,把江南文化和企业党建相结合,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充分发挥好城市文化建设的载体和重要窗口作用,为乘客提供更多舒心的人文服务,乘客们对服务的认可和满意度反过来又促进了企业党建工作的质量提升。 ★作者张玥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方世南为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专家咨询团专家;金铭为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