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麦克企业管理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萧山,大小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集结成一股显而易见的“经济推力”。 如果上世纪90年代的传化集团,是“民企搞党建”首个“吃螃蟹”的企业,那么就在短短几年间,这种“新潮”俨然成为了“常态”。从“响应号召”到“主动党建”,萧山建立党组织的民营企业数量迅速攀升,直至今日,已有两新党组织1100余家,党员2万余人。有11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万向集团党委、传化集团党委、航民集团党委3家企业党委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殊荣。 如何让不断成长的企业发展更加有序有力?又应用何种力量,进行导向和引领?“同向使力才能更快前进——与其‘生造’企业文化,不如用党建引领企业文化。” 传化集团以传统制造业发家,到如今成为一家以智能制造、智能物流、产业新城、产融服务协同发展的实业集团,传化集团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和谐劳动关系,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生产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而像传化这样,民企党建不做“形式”,“党建做实了便是生产力”便不是空话。 相较于党建多年的老牌企业,微医集团成立党组织仅一年的时间。而就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却呈现了大量教科书般的案例。 以一管而窥全豹。一个很小的细节,足以看出党建在这家民营企业中的影响力:在日常工作中,所有的党员桌上都认真摆放“党员示范岗”的桌牌,不沾灰尘。 作为我区首家建立党委的互联网企业,微医始终坚持将党建工作融入企业发展。疫情期间,在公司党委的带领下,微医第一时间上线“新冠肺炎实施救助平台”和“全球抗疫平台”。今年,公司党委还将组建一支微医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工作,让每一位微医党员成为践行红色理念的传播者、精神文明的实践者。 这些小细节耐人寻味。企业,通常被认为以追逐利益最大化为核心的“经济单位”,却有着如此热情,主动迸发出党建的“火花”。“把握国家前进的方向”,几乎自然而然成为了企业的自觉,甚至是一种“下意识”。 萧山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起步早、发展快,新时代下更是以传化为旗帜,成为各地学习标杆。它犹如一颗红色种子嵌入企业内核,贯穿、助推、赋能企业发展,已然成为萧山民营企业聚力发展的“助推器”,引领萧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非公企业党建示范标杆 上世纪90年代是萧山非公经济迅猛发展的黄金时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发展缓慢,存在空白。在省委主导下,加强私营企业等新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在基层掀起热潮。 传化组建党支部想法很朴素,彼时,担任公司总裁的徐冠巨认为,10多个党员组织关系都在外面,要跑到外面去过组织生活,很不方便。于是,他向上级打报告,要求组建党支部。1995年6月,萧山首家私营企业党支部——中共浙江传化集团支部委员会成立。随着党员人数不断增加,1998年9月,传化集团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民营企业党委,下设4个党支部,共104名正式党员。 传化在非公企业党建的探索,引起了各方的关注。1999年,新华社记者写了一篇内参《私企浙江传化集团建立党组织的启示》,获得中央领导关注,由此传化成为萧山、浙江乃至全国非公党建建设中的示范标杆。 萧山打造非公企业党建先行示范样板 ——专访萧山区委组织部两新党建科科长王挺 不久前,一本《红色引擎:非公企业党建的传化样本》问世,其内容有力证明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要真正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就必须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拥有持续创新迭代的能力,发挥实质作用,服务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在王挺看来,传化样本的问世与萧山深厚的非公企业党建积淀和传化坚持不懈的创新实践密不可分,这为传化样本的萌芽、发展与形成提供了丰厚土壤。 为什么在萧山如传化一样的众多非公企业格外重视党建,王挺表示,当前我区发展进入新阶段,如何发挥党建实质作用为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做好服务保障,是现阶段抓非公企业党建的主题主线。传化样本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抓住了实质作用发挥这一关键,把党建深度融入现代企业治理,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仅党员领衔技术攻坚一项上,年均创效近亿元。这些实打实的成效正是“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的最有利证明,对于民营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具有普适性。 谈及传化样本对萧山的意义,王挺表示:“萧山是民营经济大区,也是非公企业党建强区,‘大而红、大而专’历来是我区非公企业党建的独特优势。今年,传化样本的问世,擦亮了我区非公企业党建的‘金名片’,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在全省乃至全国形成新一轮影响力,这为我区发挥大型企业党建优势,打造非公企业党建示范样板,增添了信心、注入了动力。” 企业党建就是生产力 ——老党员陈捷与新党员肖玥的对话 前不久,全国“两优一先”拟表彰对象名单公示,传化集团党委书记、高级副总裁,杭州市“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协会会长(兼职)陈捷入选。6月底,在陈捷赴京领奖前夕,传化“新党员”传化智联浙江大区园区经营业务部—园区经营业务部副总监肖玥与其展开了这样一场对话。 肖玥:陈书记,在入党前,我就听说您是工业心理学博士生,但我很好奇,出于怎样的考虑,你会到一家民营企业从事党建工作。 陈捷:我也没有想到自己会与党建有如此深的缘分。1999年毕业后我因看好民营经济发展,入职传化,担任传化人力资源部经理,那个时候在省委的大力推动下,传化已经成立了党委,并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注。2000年,农村基层干部出身的传化党组织负责人主动让贤,经过多方研究,我成为第一人选。那一年是我入职传化的第二年。 肖玥:想必你当时压力一定很大吧。 陈捷:压力肯定是有的。当时社会上还有一些声音对民企要不要开展党建工作表示疑虑,觉得民企建党组织是给企业主找“麻烦”。好在,那个时候年轻有拼劲和闯劲,并且当时传化管理层态度也很坚定。2001年,已经67岁的老董事长徐传化递交了一纸入党申请书,这让我感触很深。后来,董事长徐冠巨也多次对党建工作表示认同和支持,认为“企业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这也让我在非公企业探索党建工作有了更大的勇气和更足的信心。 肖玥:入党以来,我得到了很多关怀,而且我发现公司管理层中大部分都是党员,这让我加入这个大家庭后,无形中学习成长了不少。 陈捷:你的观察很细致,的确是这样的,这也是我当党委书记后一直强调的,就是搞好民企党建,关键要让党员和员工真正有获得感、认同感、归属感。而一条重要的实现路径,就是把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与人的工作结合起来。 2000年后,我们一方面建立健全机制,比如建立公司三会后,形成了“党委书记进董事会,工会主席进监事会,党委班子进入公司经营层”机制,这样就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同步向前。另一方面,我们在全省民营企业中也较早实现了社会养老保险全员覆盖,后来又开始实行带薪休假制度、党员民主听证制度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起了党员参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肖玥:我参加了几次党员活动,有线上也有线下,有次我们支部党务干部还把党建的设计工作交给我们年轻人,这让我感到很新奇,让我对党建工作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陈捷:很欣慰你能有这样的感受。近年来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传化党建也在探索新路子。你说的让年轻人参与党建活动设计也是我们的一大创新。因为现在集团年轻党员很多,我们也希望调动年轻人参与党建的积极性。 另外,面对传化100多个党组织分布在全国各地,流动性又很强等新挑战,我们就引入数字化思维,把一些活动放到线上进行,党员学习可以借助线上的“传学堂”,这样更有针对性。现在党建工作很多的方式方法都在变化,尤其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我相信未来还有很多新形式新方法,这就要等你们年轻人去探索、去实践。 (责任编辑:) |